|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东芝总代:当初更应该离客户近一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9  浏览次数:35
核心提示:  我们当初更应该离客户近一点,包括销售体制、售后服务以及产品开发,这些方面都有失误。由于当时经营策略决定人没有在现地,
   我们当初更应该离客户近一点,包括销售体制、售后服务以及产品开发,这些方面都有失误。由于当时经营策略决定人没有在现地,远离了我们的客户,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反馈,没有直接听到客户的声音,从时间和准确度上来讲有偏差。所以我们现在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资源投入到他们身上    产品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客户在下一次购买同类产品时,希望有更加便宜、技术更高的一款作为购买对象,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   我希望东芝中国将来在技术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多一些。我也非常期望来自于东芝中国企业集团自己研发的产品变得越来越多的时代    2006年,东芝中国市场的事业规模达到了664亿元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希望今年能实现增收增益,达到79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我未来几年的使命是把东芝中国企业集团作为一家中国的东芝公司来加深大家的印象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对于大多数出生于197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但近10年来,随着日系家电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群体弱势表现,东芝也一度退出舞台中央。现在,这家曾一度遭遇挫折的日本企业正希望重新回到聚光灯下起舞。   8月6日,东芝同时推出包括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以及多功能复合机在内的一系列数码新品。东芝总裁兼CEO西田厚聪口中的“进攻性经营”由此展开。   “东芝留给大家最深刻的还是当初日本进口家电的形象,让消费者有一个崭新的品牌印象,是东芝中国的当务之急。”东芝中国总代表田中孝明对《商务周刊》表示,为此,东芝将展开一系列营销计划,包括发布以世界跳水冠军郭晶晶以及中国花样游泳队为形象代言人的系列广告,还将统一以“Feel Quality Feel Toshiba”为广告语。东芝旗下所有产品选择一个统一的宣传口号进行整体形象宣传,对东芝中国来说还尚属首次。   尽管是第一批在中国投资的日本企业,但直到1990年代,东芝还只是把中国当作一个单纯的生产基地和家电产品销售地。2001年,东芝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在中国的业务也陷入低迷。就在2001年年底,时任东芝社长冈村正率领包括1/3的董事在内的东芝高层来到北京,把东芝在中国投资的22家企业的80多名高层经理召集起来开会,部署中国区业务的重组与整合,重洗东芝在中国的牌局(见2002年5月1日《商务周刊》第9期文章《冈村正的东芝01行动计划——访东芝公司社长冈村正》)。尽管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遭遇笔记本市场份额滑落、手机退出以及白色家电的暂时撤离等挫折,但在一系列调整之后,东芝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开始复苏。2005年6月,61岁的西田厚聪正式升任这家日本第二大电子企业社长(CEO)一职,当年12月,履新后首次来华访问的西田厚聪在北京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率已经超过了20%,中国业务的发展可以成为整个东芝海外业务的牵引动力(见2006年1月5日《商务周刊》第1期文章《用创新的乘数效应开创下一个130年——访东芝公司社长西田厚聪》)。2006年,西田厚聪对外高调宣称,2006—2008年,东芝将投入2400亿日元以加速扩张中国市场,他再次强调,以中国为首的海外市场将是东芝今后的重点所在。   目前,东芝公司在中国的经营领域涉及半导体、电脑、数字电视、家电、电力、数字播放、医疗器械等多种领域。2007年7月24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电气正式签署协议,宣布引进美国西屋电气第三代核电技术。2005年以54亿美元并购西屋电气的东芝由此进入中国核电领域。东芝在华布局全面展开。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