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产品线逐渐完备等离子期待翻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30  浏览次数:16
核心提示:  对于2008年国内彩电行业而言,可以预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四川长虹(600839)投资数十亿元的等离子屏正式投产。作为平板电视的
  对于2008年国内彩电行业而言,可以预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四川长虹(600839)投资数十亿元的等离子屏正式投产。作为平板电视的两大阵营,等离子电视在液晶电视的强势冲击下节节败退,甚至有人发出“等离子即将完全退出平板电视领域”的预言。    2008年,国内等离子电视厂家将面临怎样的竞争格局,有望扭转以往的颓势么?部分业内人士称,等离子产品线正逐渐完备,在竞争中并非没有机会。    等离子存在“先天不足”    2000年以来,电视市场开始朝平板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在选购时更加倾向更薄、更时尚的平板电视。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在平板电视的带动下,彩电市场一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08年彩电销售将达到1800亿元。    从彩电销量来看,CRT的市场销量比重不断下降,已经从2004年年77%下降到2007年的30%,而平板电视则由2004年的10%上升到2007年的接近70%。有预计称,2008年大中城市CRT与平板电视销售额比重为2:8,平板电视的市场份额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    平板电视在迅速取代CRT电视的同时,内部发展不均衡也愈发显著,液晶电视与等离子电视市场销量之比目前达到9:1,面对液晶电视的咄咄逼人,等离子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    业内人士介绍,液晶屏为电脑而生,静态图像最佳,做小比较容易,最早就是为了满足小型移动终端如手机、MP3等;而等离子则是为电视而生,动态图像效果最佳,做大面积比较容易。因此,早期32英寸是一条分割线,液晶屏一般在32英寸以下,等离子屏则在32英寸以上。    但此后,液晶屏厂商通过技术研发,率先向下突破32英寸,后来又向上突破100英寸,全线覆盖从1英寸到100英寸的产品,为下游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在下游电视领域,液晶电视由此树立了主流地位,等离子电视则进一步被边缘化。    中国是世界彩电生产大国,但平板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往国内厂商在CRT时代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尊严逐渐被毁。由于无法生产显示屏,国内厂商沦为下游的打工者,国外巨头夏普、三星等公司既生产显示屏,又生产下游电视产品,使得国内厂商在市场上十分被动。    为了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并获取更多利润空间,长虹开始投资建设国内第一条等离子屏生产线,海信电器(600060)、TCL(000100)纷纷建设液晶模组生产线。    等离子仍有机会    四川长虹副总经理、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郭德轩告诉记者,长虹等离子屏生产线将于2008年5月投产,主要生产42英寸、50英寸等离子屏,届时将有多家国内厂商进行采购。    东海证券研究员刘俊表示,去年三季度以来液晶屏的缺货,已经使一些国内彩电厂商改变全部倚重液晶屏的战略,开始重新布局等离子生产线。    而随着四川长虹等离子屏的投产,与从进口国际厂商相比,其价格优势应该十分明显,再加上政府部门对国产平板显示产业的支持,等离子屏的发展应该值得期待。   郭德轩表示,从彩电发展历史来看,未来将呈现多元化的格局,等离子与液晶也是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成本的下降,并给消费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国美发布的报告也指出,目前等离子电视从32至103英寸产品结构完备,等离子、液晶电视全面竞争序幕已拉开。而随着中小尺寸等离子电视各项技术的逐步改进,等离子、液晶之争的局面将更加复杂。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