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博客一族 » 正文

儿童大病慈善救助严重不平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30  浏览次数:20
核心提示:《报告》还指出,当前57%的慈善项目采取事后救助的方式,其可及性非常差,对于需要外部救助的低收入群体而言,事后救助方式使他
《报告》还指出,当前57%的慈善项目采取事后救助的方式,其可及性非常差,对于需要外部救助的低收入群体而言,事后救助方式使他们可能因为无力垫支巨额医疗费用而不能得到救助,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阻碍低收入群体对医疗服务的消费。   6月14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京举行的“天使·映像”摄影展活动,发布了《中国儿童大病救助与慈善组织参与现状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74家慈善组织共开展136个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其中,唇腭裂和简单先心病的救治资源充足甚至过多,而对白血病、恶性肿瘤、脑瘫患儿等的救助力度则明显不够。.hzh {display: none; }  《报告》指出,针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其他恶性肿瘤、唇腭裂的医疗救助项目数量最多,分别占22%、18%、13%和10%。以慈善组织救助人数占需要救助人数百分比来看,先天性心脏病达到53.9%,唇腭裂超过100%;然而,得到救助较少的如儿童结核病仅占0.1%、脑瘫占0.5%、脑肿瘤占1.4%、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3%,无论是从救助人数还是救助额度上,都严重不足。   此外,《报告》还指出,当前57%的慈善项目采取事后救助的方式,其可及性非常差,对于需要外部救助的低收入群体而言,事后救助方式使他们可能因为无力垫支巨额医疗费用而不能得到救助,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阻碍低收入群体对医疗服务的消费。有约41%的项目采取事中救助,受助患儿需在患病后向慈善组织提出申请,且需经过慈善组织审批、拨款等流程,可及性也不佳。仅有2%的项目采用事前救助的方式,通过为贫困儿童捐助购买医疗保险费用和慈善救助卡等方式进行事前预防。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