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液晶加速扩产或与彩电厂商垂直整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9  浏览次数:14
核心提示:  步入四季度,全球液晶面板供应更加紧张。近期,国内市场的液晶面板价格再度上扬。而在日益膨胀的液晶面板蛋糕面前,体验涨价
  步入四季度,全球液晶面板供应更加紧张。近期,国内市场的液晶面板价格再度上扬。而在日益膨胀的液晶面板蛋糕面前,体验涨价甜头的液晶巨头们开始集体扩大产能。   市场人士认为,在中国扩能的液晶巨头,很可能会找下游的整机厂商合作。     这给冲刺产业上游的国内彩电商以新的曙光。   布局华南   由于前两年液晶面板厂亏损,今年开始控制产能,而国内整机厂液晶面板库存量少,加上错误地认为第三季度液晶面板下调,使得正处于出货旺季的整机厂商遭遇上游面板供货困难。这一“面板荒”从彩电业席卷到电脑业。   在供不应求的趋势下,全球几大液晶巨头开始谨慎考虑扩能。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上升周期将从现在延续到2008年,成为2008年消费电子产品主导产业。在平板电视最大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后,全球液晶巨头开始重视在中国的区域布局,目前正逐步扩大在华南的生产规模。   10月11日,全球第四大液晶屏商奇美在佛山南海的液晶显示器模组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奇美上下游产业预计总投资将超过20亿美元,明年起可达到1000万片的年生产能力。   南海奇美液晶生产基地是奇美设在中国内地第二个液晶屏后段模块生产基地。奇美在内地第一家液晶生产基地是2005年成立的宁波奇美,主要从事电脑屏模组生产。而此次南海奇美专以生产大尺寸液晶电视屏为主。此前,奇美电子电视面板事业总处副处长洪茂盛表示,奇美液晶面板会往更大尺寸和特殊用途两个方向发展,南海基地的产品将涵盖26~57英寸全系列的液晶模组。   除了奇美,其他几家液晶巨头也开始在华南设立液晶模组基地。9月中旬,友达光电厦门模组厂两座模组厂正式投产。   深圳中华映管的液晶模组项目正在全面量产,而有消息人士透露,广州LG-飞利浦液晶模组项目主体工程即将完工,计划将韩国部分液晶显示器模块组件设施搬到广州。   业内人士分析,几大家电巨头选择在华南设立新的液晶模组基地是基于华南良好的彩电产业基础。仅广东省就有TCL、创维、康佳等三家彩电基地,福建有厦华的生产总部,而海信也于今年9月在佛山新建成了一条彩电生产线。此外,华南还是国内小型彩电商和代工商分布最多的地区。随着国内彩电业由CRT向平板转型,彩电商对液晶屏的需求趋向紧张,这给液晶上游屏的厂商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或与彩电商合作   通过在华南建立液晶模组厂,几大液晶巨头在中国一北一南的模组产业的战略布局基本成型:LG-飞利浦(南京-广州)、友达光电(苏州-厦门)、奇美(宁波-佛山)、中华映管(苏州-福建-深圳等)。但随着平板电视的成熟,小规模扩能的液晶模组线并不能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液晶电视生产线的需求。几家刚完成液晶模组线建设的企业均透露将考虑追加投资。这样,液晶模组的成本至少降低5%,26英寸液晶电视价格可以降至3000元以下,而42英寸产品也将降到8000元以下。   中怡康分析师彭煜认为,这可能给国内彩电企业向上游延伸带来机会。由于利润下滑和竞争加剧,国内彩电厂商想通过向产业中上游拓展来获取新的利润空间。进军液晶电视中上游存在技术和资金的门槛。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国内厂商很难凭自身实力进入到上游中,很想与上游的厂商成立合资公司来进入。而上游的液晶厂商也在寻求向下游拓展的需求。   DisplaySearch美商显像资讯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深圳代表处市场总监张兵认为,平板电视上下游垂直整合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彩电厂商在液晶模组项目要成功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稳定而具有竞争力的面板供应,这就必须与上游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二是模组的消化,想好如果彩电厂商自身消化不掉模组将卖给谁的问题。   国内的三家液晶上游企业上广电、京东方、龙腾三家液晶厂正在重组中。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彩电厂商在当地找外资和台资成立合资公司进入上游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国内几家彩电企业挤入液晶产业的上游。海信50万片液晶模组生产线于9月17日在青岛投产,而今年4月,四川长虹宣布投资40多亿元人民币,建设等离子屏、等离子模组生产线。而TCL有建立模组的计划,却苦等定向增发通过获得建设资金。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