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液晶本土风向:中国制造“芯”破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9  浏览次数:25
核心提示:  对于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而言,巨大的消费潜力使得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都是一个零和、零纵深的战场,面对中国市场,任何品牌都没
  对于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而言,巨大的消费潜力使得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都是一个零和、零纵深的战场,面对中国市场,任何品牌都没有放弃坚持的勇气和理由。与此同时,对于竞争双方而言,包括平板在内的中国电子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先导性技术的成熟市场,在技术应用和消费成熟度方面,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时间差越来越小。   在艰苦的拉锯战中,本土液晶三面受敌,不断狂飙的国际品牌销量和四平八稳的国内品牌之间的反差似乎衬托出本土品牌防守乏术的疲态:上游面板制造环节的话语权缺失及面板制造技术和规模突破的巨大时间差使得国际厂商不断用成本杠杆压住本土品牌的咽喉;芯片设计及制造等核心技术的滞后让本土品牌缺乏与国际品牌抗衡的优势竞争力;而热络的3C化概念创生的多媒体趋势———也是国内品牌着力最多的竞争层面———其全面消费化普及仍需时日。   面对“零和、零纵深”的战场,防守方只有一种选择———进攻!值得玩味的是,已经在白热化的竞争战局中苦战良久的本土品牌应该选择哪一点作为攻击点?向上突围的面板之痒,还是有效核心技术的破局,抑或多媒体的新“同质化”概念战?谁可以在苦战之后享受浴火重生之后的行业话语权和产业竞争力?   本土品牌的N年面板模组之痒成为被拉升至“中国制造”的民族高度的关注焦点。包括TCL和海信等在内的本土企业也都在产业中向上突围,通过面板制造和背光模组为上游压力解套。然而,大尺寸趋势使得7—8代面板成为新宠,而本土品牌要介入这一尖端制造领域仍有待时日。实际上,本土品牌在主流尺寸选择上保持40—42寸的中庸道路已经用事实为平板突围的短期效应下了定论。面板之痒对于历经苦战、亟待突围的本土品牌确有“远水难解近渴”之虞。   核心技术的突破在手机产业就成为滑铁卢之后的中国军团的“伤心地”,而液晶电视的核心技术突破是否会成为中国制造的下一个“伤心地”?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技术优势的独占性及技术在产业内部的全球性认可和普遍应用是核心技术突破的两大要件。向“心”突破本身首先是一个产业贡献,然后才是一个技术飞跃,最后才会落脚为产品竞争力。   TCL的自然光技术让本土品牌看到了核心技术突破的希望和风向。以圆偏振光和动态背光调制为核心技术模块的自然光技术解决了困扰全球液晶电视产业的偏振光显示带来的视觉疲劳问题,实现了技术优势的独占。与此同时,其液晶电视新品“薄绝H78”在京面市,包括日本、中国台湾等全球液晶电视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核心基地的企业纷纷使用自然光的技术授权,广泛的行业应用对于消费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而言是真正实现价值的开始。更有标志性的乃是,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通过消费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实现了最有全球产业话语权的收益模式———专利授权和技术许可。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产品竞争力到产业技术话语权的双向突破实际上让TCL在苦战之后找到了突围之道。   零和、零纵深,对于本土液晶品牌而言,没有退路,突破才是出路。TCL的“芯”破局战略在液晶电视领域为中国制造的新突破提供了风向标。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