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成都科龙整体注销“变身”成都海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9  浏览次数:39
核心提示:没有大肆声张,一个全新的白色家电产业园即将在成都龙泉浮出水面。昨日记者获悉,被列为“东调搬迁企业”之一的成都科龙公司,将
没有大肆声张,一个全新的白色家电产业园即将在成都龙泉浮出水面。昨日记者获悉,被列为“东调搬迁企业”之一的成都科龙公司,将被整体注销,取而代之的则是年产冰箱100万台的海信(成都)冰箱有限公司,并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5亿元新建“海信科龙西部家电生产基地”。   海信科龙搭上“东调”大巴   作为海信科龙在西部的重要生产基地,成都科龙冰箱公司上月底已悄然停产。根据成都东调的统一安排,成都科龙被市东调办确定为第十一批搬迁改造企业之一。昨日,成都科龙厂房的重要生产设备已开始搬迁至龙泉新址。预计此次搬迁将在月底前全部结束。   海信科龙公司此前曾发布公告称,成都科龙现有可用资产及负债将通过销售、三方转账等方式全部转至成都海信,资产处置完成后,成都科龙将停业清算,而成都海信的注册资本将增加至2亿元。同时,公司相关债务全部转至成都海信,成都科龙的现有员工也将根据个人意愿,与成都海信签订新的 劳动合同。   据了解,成都科龙成立于1996年11月,其中,成发集团持有30%的股份,海信科龙持有45%的股份,广东珠江 冰箱持有25%的股份。2006年10月,成发集团将其持有的成都科龙股份全部转让给海信科龙。由此,海信科龙直接持有成都科龙75%的股份,并通过全资子公司珠江冰箱公司持有另25%的股份。   成都科龙“变身”成都海信   成都科龙变更为成都海信以后,其资产仍属海信科龙。昨日,海信 科龙电器副董事长杨云铎表示,成都海信还是归海信科龙,与海信集团无直接关联。海信电器前年收购科龙电器之后,将科龙电器更名为“海信科龙”。科龙电器总裁王士磊将出任成都海信公司法定代表人。   据了解,成都海信公司将于今年12月中旬投入运行,其经营范围包括家用电器、制冷设备的制造,并销售相关产品及提供售后服务。成都海信的生产规模,两年内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力争达到年产100万台生产能力。如果顺利,这将是成都乃至西部最大的冰箱生产线之一。   海信科龙人士表示,搬迁项目资金将全部来源于成都科龙资产处置收益,不会形成资金压力。搬迁以后,土地由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并将通过成都市土地拍卖中心挂牌拍卖,该地块面积为6.73万平方米,评估值为2.78亿元。   成都将有“白色家电产业园”   记者还了解到,在龙泉,还有一系列项目在规划之中。公司人士透露,海信科龙已在龙泉拿到了259亩土地,将集中资本建设成都海信科龙家电产业园,打造成为海信科龙在西部最大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在今年底之前,新厂将主要生产“容声”牌冰箱、冰柜,今后还计划引入海信品牌的相关生产线,包括空调、洗衣机等。   据悉,海信科龙对科龙西部家电生产基地的项目总投资为3.5亿元。其中,第一期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第二期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预计整个项目竣工后将形成年产冰箱、冷柜150万台的生产能力,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2亿元。上述投资完成后,成都海信将成为海信科龙在西部地区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也填补了成都在白色家电制造领域的一个空白。   相关背景   成都冰箱的前世今生   如今的成都海信,或者说是即将被注销的成都科龙,其前身曾生产出成都“第一台冰箱”——双燕冰箱。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成都的双燕冰箱与成都牌电视、峨嵋牌自行车等产品曾名动一时、畅销国内,共同写下“成都造”的辉煌。由于多种原因,双燕冰箱90年代中期基本停产。1996年,连续5年占据全国冰箱产销量第一位的广东科龙集团北上成都,最后选定的合作伙伴就是成发集团旗下的双燕冰箱厂。   当时的合作轰动成都,在资本市场里上演了一场“蛇吞象”的传奇。曾在成发集团工作了近20年的老师傅当时评价说:“科龙是一本国企改革的活教材”。去年1月底,成都航发双燕电器工业公司破产资产公开拍卖。   然而,科龙掌门人顾雏军的故事也没有持续多久。2005年秋天,海信集团出资9亿元正式收购科龙电器,被业界视作海信迅速扩张其白色家电业务的捷径。时隔多年,海信冰箱在成都能够创造出新的辉煌吗?我们将拭目以待。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