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液晶面板酝酿变局企业正在整合力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8  浏览次数:42
核心提示:  从上世纪80年代的14英寸小黑白,到90年代后期的29英寸大彩电,再到现在108英寸的液晶大平板,技术在带给我们愉悦生活的同时
  从上世纪80年代的14英寸小黑白,到90年代后期的29英寸大彩电,再到现在108英寸的液晶大平板,技术在带给我们愉悦生活的同时,也在无意间促成了一场产业变革。业内人士认为,平板电视将取代CRT(彩色显像管)电视,成为未来传播信息和家庭娱乐的第一媒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和中国电子商会联合编写的《2006年中国平板电视城市消费者需求状况和2007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06年国内彩电销量达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售量为477万台(液晶电视387万台,等离子电视80万台),占整体销售量的13.63%,同比增长151.0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视机市场,电视普及率达90%,年销售量约4000万台;2006年国家数字电视高清标准颁布,当时数字电视普及率仅为1.2%。液晶电视在我国具有长期而巨大的市场。目前无一例外的,国内的所有电视机制造企业都将战略重点指向了液晶电视领域,连原本跟电视不搭边的IT企业如明基、清华同方等也涉足其间。   2006年液晶电视价格大跳水,不同尺寸液晶电视平均销售价格降幅都在30%以上,国产32英寸液晶电视,由年初的近万元,跌到年末的不足5000元;10月份,借国庆黄金周的东风,三星、东芝、LG、索尼等日韩品牌全线降价,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损失巨大。至此,人们仿佛又看到了早几年,国产CRT彩电“价格大战”的影子,但有谁知道,此轮彩电降价的发力根源并不是一线整机制造商,而是其上游的面板产业。   上游短板掣肘国内彩电企业走强   2006年液晶面板严重供过于求,全球5.5代线以上的11条生产线全年产量超过5500万片,而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只有4200万台,面板剩余达1000万片以上,面板降价成为必然。根据业内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4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从去年10月的700美元下跌到目前的600美元,而且价格仍在下跌,部分品牌的42英寸产品在1月便已跌破600美元,而在液晶显示器方面,从15英寸到22英寸产品,在同期各有15美元—20美元左右的价格跌幅。   液晶面板集中了彩电整机70%—80%的成本和70%的技术含量。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周期在1年左右,且投资巨大。今年3月,三星将位于韩国的液晶面板7代生产线移师中国,光首期厂房投资就要10亿元。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我们的面板厂商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按照规律,面板生产线一般是在行业低迷时期开始投建,等到市场景气的时候正好建成,并顺当量产。但是,大部分内地面板厂商进入市场的时机很不是时候,上广电和京东方都是在市场最景气的时候开始投资建厂,到开始投产的时候正好遇上行业低谷期,因而企业一开始进入市场就遭遇大面积亏损。   虽然行业过剩产能市场仍无法消化,但领军产商仍在频繁“出招"布局各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   今年2月8日,有关部门正式批准LG飞利浦的两个液晶显示生产项目,新增投资高达9.75亿美元。其中广州的液晶模组工厂新增投资4.95亿美元,年产能高达4440万片;南京的大尺寸液晶模组工厂新增投资为4.8亿美元,大尺寸模组年产能增长900万片。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