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松下表示增资扩产等离子决心会不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8  浏览次数:28
核心提示:  进入2007年,等离子新闻不断,松下、长虹相继增资扩产,等离子阵营企业在行业委员会的带领下频频为等离子电视造势。但此时,
  进入2007年,等离子新闻不断,松下、长虹相继增资扩产,等离子阵营企业在行业委员会的带领下频频为等离子电视造势。但此时,在国际市场方面,我们却看到与之背道而驰的一种做法:为了遏止等离子价格下降,日立、先锋两大厂商同时宣布推迟扩产等离子的计划。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里,是应该为了保证合理的利润人为地减缓市场的步伐,还是推动其迅速发展呢?在电子产品变成日常消费品的今天,价格的下降几乎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如何创造更良性的竞争环境,比试图通过抑制产能的做法去控制发展显得更可取,也是需要我们共同来思考的一个课题。    精彩语录    中国已经成为松下的海外引擎,松下只有在中国胜出,才能在海外胜出。  松下在全球范围内增强自身等离子业务的决心没有动摇过,我们作出的增资扩产决定是不变的。          “即将结束的2007财年,松下在华完成一兆亿日元(约合750多亿人民币)销售额的目标,基本没有问题。”松下(中国)公司副董事长张仲文表示,在2007年,松下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策略。    中国业务是松下海外引擎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透露去年在华收入已将近1兆日元,即为松下日前公布的10兆日元全球营销目标的1/10左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松下全球业务中的地位已经益发巩固?  张仲文:无论从公司规模、员工数目,还是投资数额来看,中国都是松下在海外最大的分支机构的所在地,目前拥有60家驻华企业,加上松下电器与松下电工进行合并的因素,松下在中国已经拥有10万名员工,若加上相关配套企业的员工数目,更达80万人的规模。近年来,松下特别加强了面向福建、广东两地的产业转移,目前松下有50%的商品出口,是通过中国进行。中国已经成为松下的海外引擎,松下只有在中国胜出,才能在海外胜出。  南都:据悉,你多次在内部强调,松下应该学习韩国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你认为对于迅速冒起的韩国对手,加快松下的本土化战略是否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张仲文:这是当然的。以人事方面为例,目前我无法给出一个确切数据有多少中国人在松下中国任职,但我可以证实,从公司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经理、课长、系长等各个层次的职位,松下中国都有大量中国人的身影。松下的人才策略,就是有能者居之,中国人与日本员工享有同等的晋升机会。    AV产品转移成下阶段重点  南都:在此之外,本报也注意到松下正在加快把日本国内的白电生产转移到华,这是否也是一个战略信号?  张仲文:这肯定是趋势,但这只是公司的阶段性决策,而非对华转移的关键信号。反而是AV数字终端领域,才是松下在华转移的下一阶段重点,特别是将尽快增加在华生产等离子电视的产能。目前松下在上海的等离子生产业务年产量只有20万台电视。但由于等离子对上下游配套的要求较高,目前我们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将满足更大产能需求的产业链整体转移到中国。  南都:业界一直认为,松下在等离子领域的一家独大令等离子整体市场推广力度不足,你如何看待该观点?  张仲文:首先要说明,松下在全球范围内增强自身等离子业务的决心没有动摇过,我们作出的增资扩产决心是不变的。其次,目前等离子在某些地区确实存在认知度不高的现实,比如在中国,等离子就面临不少困难。而我们对此的态度是,等离子技术要进步,就必须有竞争。松下在这个市场具有较大优势,这并不能压抑其它企业的发展。当然,目前的状况,对于长虹等新进入的企业而言,意味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等离子业务的发展,需要一个规模逐步提升的过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