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广东产空调出口尴尬创历史最低纪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28  浏览次数:38
核心提示:  2006年广东口岸空调出口再创两项历史纪录:一是出口数量历史最高,二是出口价格历史最低。   来自拱北海关的最新统计分析显
  2006年广东口岸空调出口再创两项历史纪录:一是出口数量历史最高,二是出口价格历史最低。   来自拱北海关的最新统计分析显示,2006年广东口岸出口空调1843万台,价值26.8亿美元,比2005年(下同)分别增加19.1%和11.7%。但出口平均价格为145美元/台,下跌6.2%,这也是广东口岸1999年空调形成规模出口(1999年广东口岸全年出口量超过50万台)以来的最低价格。   对欧盟出口首度大幅下降三成   2006年广东口岸以一般贸易形式出口空调1076万台,增长28.6%,占全年出口总量的58.3%;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空调766万台,增长7.9%。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据半壁江山,去年全年广东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空调1140万台,占全年出口总量的61.9%;国有企业出口空调540万台,增长75.2%,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9.8%提升到29.3%。   广东口岸空调出口的四大市场依次为美国、欧盟、香港地区和日本,合计出口986万台,占全年出口总量的53.4%。其中对欧盟出口256万台,首度大幅下降30.7%。而对拉美市场出口增幅强劲。   四大瓶颈打压空调出口   尽管粤产空调出口持续增长,但海关分析专家指出,出口价格回涨的空间不大,四大瓶颈驱之不散:   首先是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扬,企业面临成本压力。2006年钢材、铜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与此同时,人民币也大幅升值,而空调出口价格并未随之提高,反而进一步降低,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打压。   其次是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无序竞争急需行业调控。近年来我国空调市场的竞争加剧,产能向几家大的企业集中,已经开始形成行业寡头的雏形。这些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实现产品的集约化生产,结果导致我国空调的产能远远超过了市场的消费需求,迫使各大企业纷纷把目标瞄准国际市场。不少企业为了在出口市场中获得更多份额,不惜采取降价的方式与国内其他企业竞争国际市场。频繁的低价出口极易引起贸易摩擦。如果业内企业继续维持无序竞争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会严重制约我国空调行业的出口前景。   此外是海外各种环保指令频出,令空调出口门槛提高。2005年8月和2006年7月欧盟分别实施WEEE指令和RoHS指令,受此影响,2006年对欧盟空调出口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欧盟将于今年实施另一项与能源有关的指令《耗能产品指令》(EuP)。EuP指令首次将生命周期理念引入产品设计环节,从设计、制造、使用、后期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耗能产品提出环保要求,影响范围极广。该指令的实施对绝大部分设计人员而言将是一次设计思想的革命。若此指令如期在欧盟实行,将进一步提升空调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最后是国内品牌缺乏国际影响力,出口尚待加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中国造空调已经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世界各大知名空调品牌纷纷选择国内各大空调制造厂商为其OEM(贴牌生产),广东口岸出口到欧美高端市场的空调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类OEM产品,与之对应的是国内各大厂商的自主品牌缺乏国际影响力,产品出口停滞不前。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