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选辉)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引导小组办公室昨日召开消息宣布会,宣布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大年夜本年7月开端,将为期4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普查的内容包含查清地名根本情况、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设置地名标记、建好地名普查档案、加强普查结不雅转化应用等五方面。
每年有2万个新地名产生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引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平易近政部副部长宫蒲孤介绍说,1979年至1986年,我国组织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
宫蒲光说,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每年我们要有2万个新地名产生。今朝控制的地名数据不新、不全、不准的问题十分凸起,急切须要开展全国地名普查。同时,各类地名乱象丛生,也须要借普查的春风进行规范,进一步进步地名治理程度。
宫蒲光表示,2018年,这些结不雅都将进行汇总。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刘保全表示,此次会涉及到有争议的岛礁。
我国地名存在“古、怪、重”等乱象
“在经济社会高速成长的同时,我国地名治理赓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乱象,重要表示为‘大年夜、洋、古、怪、重’。”宫蒲光说。
我国《地名治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白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定名我国的地名,传承文化不是简单的复制,城市扶植须要赓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良文化,延续城市汗青文脉。
宫蒲光还表示,一些地名爱好仿古,似乎越古越有文化。有些地名则很古怪,但确确切实存在。
文/记者 王选辉
(原标题:我国将治理地名5大年夜乱象 普查7月启动 为期4年 分三个阶段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