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报道 » 正文

08空调若不涨价 厂家将面临巨额亏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30  浏览次数:38
核心提示:国内某著名空调品牌负责人日前透露,根据其公司2007年报和2008年度财务预算,如果按去年的价格政策体系应对今年的市场竞争,他们
国内某著名空调品牌负责人日前透露,根据其公司2007年报和2008年度财务预算,如果按去年的价格政策体系应对今年的市场竞争,他们将面临上亿元的亏损。该负责人还透露,其公司营销大会为此将初步拟定价格整体上浮的调整政策。 而西门子家电也对外宣布,其旗下包括冰洗、厨电等全品类产品价格全面上调,拉开了白色家电价格涨价序幕,涨幅在3%-5%之间。同时,合资品牌三菱重工也向苏宁表达了近期涨价意向。 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涨价行为,使国内家电企业闻风而动。据可靠消息,包括苏宁在内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节后都已接到了国内最著名的一家电品牌的涨价函件,涨价产品涉及冰洗、空调等。格兰仕空调中国销售总公司总经理甘建国,不久前在杭州直指2008年空调价格会通过新品和结构性调整出现上涨。 虽然目前各家涨价的姿态尚不十分明朗,但据记者了解,不少空调厂家的涨价方案大多已成文。未付诸实施的原因,一是还在观望,二是销售旺季未到。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没有特殊的气候异常,产品价格上涨是今年空调行业价格运行的主旋律,其有两个主要推动因素:一方面来自成本增长的推动,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上涨、实施新劳动法导致的人工成本上涨等。另一方面来自需求增长的推动,尤其是二三四级市场的持续增长。前者的压力将可能导致厂家不得不大刀阔斧进行价格调整。 经营成本持续上涨 1月8日,铜价涨到5.98万元/吨,较同期涨幅达到12.5%左右。而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8年2月17日发布权威报告显示,2007年12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增长31.05%,钢材价格涨幅达18.99%。压缩机等零部件的价格近期也相应上涨,综合上浮幅度不会低于12.5%。 而新劳动法实施带给空调业的最直接表象就是人力成本大幅上涨。据估算,根据企业个体因素,因此增加的管理成本在15-18%之间。 从长期看,市场走势还取决于全球经济状况,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与全球通货膨胀的影响仍然很大,这将可能导致铜、钢价格持续性上涨。 从以上主要成本数据综合估算,2008年国内空调业的整体经营成本提升幅度在15%左右,如果2008年行业整体价格水平上浮幅度低于成本上涨幅度,那么,这就预示着,空调行业的惨淡经营将被某品牌负责人不幸言中,很多空调制造商亏损程度达到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人民币,将成为事实。 美的电器2008年2月19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07年度其空调销售稳居行业第二。根据美的空调全年市场表现,分析认为,虽然空调业竞争形势趋缓,但除了格力、美的、海尔等少数品牌以外,大多数空调企业的赢利水平并不高,甚至很多企业将亏损。 市场调控引导涨价 空调制造企业产品价格上浮面临的阻力,就目前而言,直接来自于流通渠道与消费者的阻力。 首先,抵消消费者持币待购心理需要一个过程,商品的价格始终由价值与供求关系决定。 其次,有分析认为,由于国内家电产品受家电连锁卖场的影响特别大,大型家电连锁并不愿意看到涨价,因此今年白色家电虽不排除强势品牌出现明显涨价的现象,但不会出现普涨的局面。 家电产品价格由大型流通企业在一定程度下竞争性干预,这是目前中国家电行业的一个市场特征。这体现出行业产业链的竞争机制、环境与利润分配的矛盾,流通企业来自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往往要比制造商们小得多。 然而,价格调控,无论涉及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砝码是市场自身的调控,也就是说营造企业健康模式下的生存环境。从全球经济趋势分析,除了面临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成本管理压力外,空调制造企业还要应对货币升值、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流通渠道的竞争性调控并不是主导空调整体价格走向的因素。 国内空调业近年来经历了几次行业性涨价,几乎每次涨价一开始都遭到国美等大型连锁的联合抵制,不过价格的走向最终还是由制造企业自发性的调控决定,价格的涨落始终体现了市场自身调控的规律。某空调品牌市场总监的话比较有代表性:“你以为我们想涨价啊,现在连牙签和卫生纸都涨了,不涨怎么活”。一语道破厂家涨价只为生存,实属无奈之举。 涨价暗潮涌动 来自西安、武汉、南京、成都、重庆、天津等城市诸多家电商场的调查显示,目前,除海尔“08奥运风”一款柜机从9389元小幅涨价到9689元以外,其它空调品牌机型基本未作价格调整。虽然如此,但与去年同期各厂家火爆降价的促销场面截然不同,从中也可以窥探到经营成本上涨给空调制造企业带来的沉重压力。 纵观近年来空调几次涨价,都只是部分企业涨价,同时也是针对新品或者部分机型涨价。如果说2008年空调价格势必上调的话,那么必然会在3月底基本调整到位,以应对销售旺季到来。然而,包括2008年许多新品在内,各厂家都未见有任何涨价的举措,这也与以往涨价的先兆大相径庭。针对这一现象,空调市场研究资深人士张彦斌认为,这只能说明,价格的调整不是局部的。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在通货膨胀、原材料上涨、营运成本提高以及能耗标准提升等多方面的强大经营压力下,各空调品牌价格目前仍然按兵不动,然而业内几乎没有人会否认涨价,国内空调业一场前所未有的普遍性、结构性价格调整在沉静中山雨欲来。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