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电脑、软件 » 正文

人民日报报道肯定成都遏制“三公”经费支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2  浏览次数:64

3月9日、11日,《人民日报》相继在重要版面刊登调查文章《管好政府的“钱袋子”》《过好政府“紧日子”》,通过四川、安徽的调研情况分析地方政府的行政成本。报道中重点以成都等地为典型案例剖析地方在遏制“三公”经费支出上作出的改革探索。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行动中,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现状如何?记者近日赴安徽、四川两省进行了调研采访。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下决心降低行政成本,必须有刚性的指标约束。

  四川省成都市于2013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通知》,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作出了具体要求。2013年,成都市“三公”经费为16.3亿元,较2012年的19亿元下降了14.3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下降了23.34%,公务接待费下降了47.58%。

  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有了刚性的指标约束,再加上人大预算监督,地方行政成本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那么,地方行政成本还有没有继续压缩的空间?行政成本是不是越低越好?如何衡量行政成本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实践证明,良好的制度设计、机制安排,能够为政府开支节省一大笔钱。

  同时,行政管理要把握好成本和效能的辩证关系。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张箭看来,“针对通胀预期和物价上涨,要在政策范围内切实保障行政运行的支出,可以从制度上规避单位挤占、挪用专项支出。”

  记者从成都网上政务大厅看到,这里每个电脑的行政事项页面上都有“在线咨询”的链接,几位工作人员在为市民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成都网上政务大厅是4年前正式开通运行的。在一旁的张箭主任插话说,“网上政务大厅的搭建,免不了一笔行政费用的支出,尤其是前期投入支出大。表面上看,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是增加了,但老百姓的跑路成本却降低了。”

  在张箭看来,行政成本的投入是以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为目标的,铺张浪费的行政管理活动固然不可取,但是忽略了成本和效能辩证关系的行政管理活动也是不可行的,特别是能够给百姓带来实惠的行政成本不能省。

  看来,地方行政成本也不是越低越好,但作为行政成本一部分的“三公”经费,是必须压减的。自从2011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拉开帷幕,“三公”经费支出得到了遏制。从记者在成都、合肥了解到的情况看,成都市2013年“三公”经费总支出同比下降14.34%,合肥市同比下降12.7%。

  政府过好“紧日子”,精打细算是关键。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府行政成本考量标准,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