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品牌售后 » 恋尔 »成都恋尔

LCD增势不减 国内品牌重回市场主导

最后更新:2014-05-15 浏览次数:43
LCD增势不减 国内品牌重回市场主导

售后服务7*24小时报修电话: 400-666-1443

LCD增势不减 国内品牌重回市场主导

    今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幅为72.2%,而销售额增幅却只有6.7%,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凸显,这主要是液晶电视均价下滑所致。而在上半年液晶电视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通过家电下乡独霸三、四级市场,而且通过低价策略重拾一、二级市场的销售量份额,在中国液晶市场的销售量份额已超70%。     2009年,全球彩电市场虽然仍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但在中国市场,以液晶(LCD)电视为代表的平板电视市场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另外,我国几大彩电企业通过涉足模组,在成本控制上寻求突破,不但业绩逆势飞扬,赢利水平普遍好于预期,而且在与国外品牌竞争中话语权增大,市场优势逐步展现出来。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家电下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液晶电视市场的重心。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中国液晶电视零售量达489.5万台,而去年同期的零售量仅为284.2万台;今年1月~5月中国液晶电视零售额达236.6亿元,去年同期的零售额则为221.8亿元。     不过,液晶电视在表现抢眼的同时,增量不增收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价格下降的幅度超出预期,液晶电视利润空间再次缩小。另外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品牌竞争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内企业,他们不仅通过家电下乡独霸三、四级市场,而且通过低价策略重拾一、二级市场的销售量份额,在中国液晶市场的销售量份额已超70%。     市场:均价下滑 增量不增收     2009年在家电下乡活动的刺激之下,液晶电视在销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中国液晶电视零售量达489.5万台,而去年同期的零售量仅为284.2万台;今年1月~5月中国液晶电视零售额达236.6亿元,去年同期的零售额为221.8亿元。     中国液晶电视销量巨大增长,也出乎业界在2008年年末时的预料。当时人们更多地看到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速递减”状况:市场增长从2007年的超过100%到2008年下降为接近40%。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内人士在2008年年底判断2009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速将低于40%,估计在20%~30%之间。     但现在专家认为,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需求量将超过2008年年底预期的1500万台,预计会超过1800万台,2009年下半年的平板电视消费需求将远超过上半年,实现全年销量同比增长47%。     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认为,中国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乡村消费者更快地以液晶电视替换传统CRT(显像管)电视,因此DisplaySearch将2009年中国液晶电视出货量从原先预测的1880万台调高到2360万台。     据记者了解,上游面板产业也间接受到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影响,各尺寸液晶面板价格普遍增长10美元以上。友达光电的数据显示,友达今年2月面板出货量较今年1月增长两成以上,3月面板出货量是2月的4倍。面板厂商奇美也表示,由于国内电视制造商对电视产业形势看好,纷纷扩大产量应对家电下乡等政策激发的产品需求,目前急单效应发威,面板订单已到今年8月份。     但是进一步分析中怡康数据我们发现,液晶电视虽然市场表现抢眼,但增量不增收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用户对液晶电视的消费需求加大,有助于企业削减库存,完成产品升级,但如果企业仅仅是完成削减库存不带来利润的话,微利甚至亏损将成为未来液晶电视产业的潜在危机。     2009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在销量高速增长背后隐藏的一个事实就是销售额的增长微乎其微。销售额仅为236.6亿元,同比增幅只有6.7%,相比起72.2%的销售量增长,销售额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增长。     众所周知,2009年之前,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销售额和销售量几乎都是同步增长的,虽然销额增长可能低于销量增长,但绝没有2009年上半年这样二者相差如此悬殊。     专家分析,中国2009年上半年液晶电视市场出现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液晶电视均价下滑过快。仅从2009年第一季度来看,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海内外品牌液晶电视的均价为5082元,比2008年第一季度的8352元下滑了39%。所以,即便销售量有70%以上的增长,销售额却只有区区的6.7%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几乎被液晶电视均价的下跌给抵消了。     竞争:国外品牌市场份额不足30%     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液晶电视企业通过价格战改变着整个市场格局。截至目前,国内彩电品牌与国外彩电品牌的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4∶6变成7∶3,甚至有可能恢复到2005年年底8∶2的趋势。     中怡康统计显示,今年1~5月份,国内品牌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6%,国外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则为29.4%。而去年1-5月份,国外品牌液晶电视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3.3%,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则为46.7%,今年国外品牌减少了24个百分点。     以今年五一小黄金周为例,海信电视在蓝媒系列液晶电视和LED(发光二极管)液晶电视等高端平板新品的带动下,总体销售量同比增长了50%以上。其中,平板电视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30%,在广州、上海、重庆、深圳、南京等30多个城市海信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幅都超过了300%。     今年1~5月份,零售量份额排名前十的厂商依次是:海信(16.91%)、创维(15.21%)、TCL(13.13%)、康佳(11.91%)、夏普(7.4%)、长虹(7.12%)、LG(5.65%)、三星(5.1%)、海尔(3.95%)和索尼(4.62%),其中国内品牌占了6席。而去年1-10月份零售量占有率排名前十的厂家依次为:海信(11.02%)、三星(10.82%)、创维(9.56%)、夏普(9.48%)、索尼(9.03%)、康佳(9%)、 TCL(8.16%)、飞利浦(6.52%)、东芝(6.32%)和LG(5.91%),其中国外品牌占了6席。     在销售额方面,国内品牌已经超过国外品牌11个百分点。去年1-10月份,国外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额占有率达到惊人的61.05%,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仅有38.95%。而今年1-5月份,国外品牌液晶电视销售额占有率已经下降到44.5%,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上升至55.5%。目前零售额份额排名前十的厂商依次是:海信(13.97%)、创维(11.94%)、夏普(11.91%)、TCL(10.99%)、索尼(8.79%)、康佳(8.56%)、三星(8.34%)、LG(6.83%)、长虹(5.18%)和飞利浦(4.47%)。     现阶段,国内市场消费集中在15个品牌,其共占市场份额的99%左右。日立、三洋、冠捷、上广电、西湖、明基等10个品牌仅占到市场份额的1%左右,与主流品牌有很大差距,市场竞争力不足,面临淘汰。     从中国液晶市场主要品牌竞争的格局来看,以三星为首的国外品牌业绩下滑明显。今年1-5月份,三星、索尼和夏普三家企业从去年1-10月份接近29%的销售量份额下降到17.1%,销售额份额从去年1-10月份的38%下降到28%。其中,三星下降的幅度最大。在销售量份额方面,三星已从去年1-10月份的10.82%下降到5.1%,名次也从第二跌到第八;在销售额份额方面,三星已从去年1-10月份的13.72%%下降到8.34%,名次从第一跌到第七。     由此看出,2008年刚刚建立起的“3S”(三星、索尼、夏普)格局已被打破,以海信为首的国内彩电品牌重回主导地位。     价格:国内品牌同比下降近四成     今年上半年,液晶电视价格的下降幅度超出业内人士的想象,降价已经成为2009年液晶电视市场的主旋律。在家电下乡彩电最高限价由2000元提升至3500元后,液晶电视市场迎来了降价狂潮,不少企业都以3499元中标42英寸液晶电视,包括创佳CANCA LCD32HD30、乐华LCD32M15、TCLL32E76、海尔L32K1、长虹LT32620在内的32英寸液晶电视机也以1999元的价格中标。     DisplaySearch统计,以前中国主流电视尺寸是29英寸CRT电视,售价约230美元(人民币1500至1600元),而在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之下,本土品牌26英寸液晶电视均价降到249美元,几乎与传统CRT电视没有差别,而32英寸液晶电视也降到了299美元。因为售价与CRT电视接近,液晶电视的销售量猛增,DisplaySearch预估今年液晶电视销售量可能优于预期,全年出货量将增长到2360万台,到了2010年液晶电视出货量可能进一步超越CRT电视。     从价格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液晶电视价格下降的现象十分明显,且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仍在加剧。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国外品牌的平均价格为7325元,而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则在3798元。而去年1-10月份,国外品牌的平均价格为8788元,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为5743元。国外品牌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463元,国内品牌的平均价格下降了接近2000元。今年1~5月份销售量排名前十品牌的电视平均价格为:海信3995元、创维3794元、TCL4045元、康佳3475元、夏普7780元、长虹3518元、LG5841元、三星7902元、海尔4272元和索尼9197元。     目前,40英寸和42英寸液晶电视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尺寸,降幅最大。该尺寸目前的平均价格分别为6325元和6140元,而去年1~10月份,40英寸和42英寸液晶电视分别为8415元和8348元。记者发现,在销量排名前10位的品牌中,在40英寸段,国外品牌以7792元的价格高出国内品牌2700元;在42英寸段,国外品牌以7314元的价格高出国内品牌近1700元。     今年液晶电视均价下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滑。以32英寸为例,2008年第一季度液晶面板的均价为326美元,到2009年第一季度则下滑到154美元,跌幅为53%。面板价格的急速下跌,为液晶电视价格的下调提供了空间。     第二,国内品牌液晶电视价格大幅下滑。2009年1~5月份,国内品牌液晶电视的均价为3798元,比去年1~10月份下降了近40%,远远大于同期国外品牌的均价降幅。国内品牌均价的大幅下降,使液晶电视的整体均价大幅下降。     第三,液晶电视向中国的三、四级市场拓展。这是2008年初就已经开始显现的迹象,到2009年初,这一迹象已经形成一种趋势。中国的家电下乡政策,促使液晶电视向三、四级市场延伸,而三、四级市场的液晶电视尺寸偏小、价格偏低,因此,也就拉低了整体市场的均价。

  • 电话:
  • 手机:
  • 联系人: (女士) 
  • 地址:
  •  
    更多..恋尔相关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