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供应 » 品牌售后 » 金正 »成都金正

海尔集团重提并购GE家电 报价跳水一半

最后更新:2014-05-15 浏览次数:47
海尔集团重提并购GE家电 报价跳水一半

售后服务7*24小时报修电话: 400-666-1443

海尔集团重提并购GE家电 报价跳水一半

  2009年7月9日,一年一度的青岛消费电子博览会现场最大的展台依然被“东道主”海尔集团占据。在海尔集团展台的一个角落中,摆放着其上个月刚刚控股的新西兰家电企业Fisher & Paykel(斐雪派克)的一台对开门冰箱。   这是海尔集团第一次在国内市场展示斐雪派克高端品牌的冰箱产品。然而在以约8000万新元(约合3.5亿元)控制斐雪派克20%的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海尔集团的海外并购并没有要结束的意思。   在青博会期间,一则海尔集团将重启并购GE家电业务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传闻,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对外宣传部总监孙鲲鹏7月13日告诉本报记者,“到目前为止,没有接到相关信息。”   不过,海尔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后,海尔集团停止了与GE委托的中介机构的谈判,不过今年6月开始双方又恢复了接触。但是,如今GE家电业务的身价比一年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下降。”   显然在GE家电业务估值大幅缩水后,海尔集团迎来了比较好的并购机会。然而究竟是通过参股还是整体收购的模式来推进?海尔集团如今重启海外并购,又是否与其CEO张瑞敏今年2月提出的海尔集团“去制造化”战略冲突?   缩水过半的低价诱惑   早在2008年5月,GE透过自己聘请的投行高盛对外透露了希望出售或分拆其传统白色家电业务的计划。当时高盛等中介机构向海尔、LG电子等潜在的竞购者发出了邀请,而且将GE家电业务的估值定在40亿-80亿美元。   此后,虽然海尔集团的A股上市公司青岛海尔(600690.SH)发布公告澄清了海尔集团要参与竞购GE 家电的消息,但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2008年8月前以张瑞敏为首的海尔管理团队曾前往美国对GE家电进行了尽职调查,而且与高盛、GE方面都有过多次接触。   然而,今年GE家电业务过高的估值,以及GE方面提出的全新方案让海尔在2008年8月知难而退。张瑞敏曾在今年2月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尔去年曾考虑收购美国GE的家电部门,但联想、TCL等国内公司的跨文化收购未能奏效,使海尔放弃了这一想法。   张瑞敏指出,亚洲企业并购失败都是因为商业上的巨大差异,我希望首先建立起我们自身更具竞争力的商业模式,随后再进行兼并会更见成效。   海尔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海尔的每一次并购都是非常慎重的。2005年放弃并购美泰克就是很鲜明的案例,当时惠尔浦最终的收购价格超过了我们的心理价位,而在我们看来GE家电2008年5月的报价也已经严重偏离了市场价值。”   与此同时,GE方面2008年8月又提出了全新的不单独出售家电业务的方案,即一种是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包括家电、照明和工业系统)会剥离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GE有可能对其控股,也有可能不控股;另一种可能为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整体出售,这两种方案都是海尔所难以接受的。   记者了解到,GE集团的全球重组2008年的重心主要放在了金融业务的重组上,按照GE方面的计划,其此前的6个产业部门(基础设施、工业、医疗、商务金融、消费者金融和NBC环球)经过重组后将变为4个(技术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金融、NBC环球),其中金融子公司GE Capital的重组是重中之重。   此外,还有投行向GE建议其出售子公司GE MONEY和NBC环球,显然在众多的重组中,销售收入规模只占其总收入不到1/10的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的重组被排在了最后。   与此同时,2008财年前三季度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的销售收入和亏损都进一步扩大。对其进行重组已经迫在眉睫,这次GE不得不采取低价甩卖的方式。   海尔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GE的中介机构今年6月再次找到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要我们整体收购其家电业务,二是要海尔控股重组后的工业与消费品集团。”   他还表示,“虽然具体的报价还没有给出,但是中介机构传递的信息是,GE家电业务目前的价位将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这比一年前的价格要缩水一半以上。”

  • 电话:
  • 手机:
  • 联系人: (女士) 
  • 地址:
  •  
    更多..金正相关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